星期四, 12月 20, 2012

關於信任的二三事

  今天早上,阿禎想要帶樂高去學校,因為今天是他們班約好的最後一個玩具日。

  一開始我覺得不妥,因為樂高零件很小,很容易掉,我會捨不得。一方面樂高是屬於全家的,我用哥哥應該不會答應當擋箭牌,接著阿娥也不同意。禎很想帶,掉了眼淚,爸爸問:[媽媽提出來的疑問(怕樂高不見),你可以解決嗎?可以就帶。]我回說:[她當然不能解決,不然就不用掉眼淚了。]這時我想到家裡其他玩具大都有特別屬於誰,誰的東西誰決定,就沒有這個麻煩,我就提說:[不然阿禎出錢買下來,反正哥哥缺錢,要玩再跟她借就好,反正阿禎很少不願意借。]接著我又想到另一個層面,補了一句:[你不要自己的東西都不敢要回來玩就好,允許別人有機會欺負你。]其實我很心疼她這樣。

  我提議:[帶你自己的積木去吧,那組零件少,體積也大,不容易掉。]阿禎不肯。接著我又想到另一個辦法:[樂高你帶一百個去好了,這樣至少帶回來可以確定有沒有掉。]但我又覺得:[可是就算知道掉了,也找不回來呀~]這中間,我內心很掙扎,我知道自己沒辦法完全信任孩子,但又覺得這樣帶一百個去,"很難看",擺明不信任孩子。最後,因為拖了很久,耽誤了上學的時間,我說:[玩具日比上課重要!]禎就開始哭得很傷心很傷心,轉而要爸爸送她上學。一邊覺察到自己想法,以及我自己也因為想把一件事情處理好,拖著遲遲沒有出門,我心裡其實已經沒有氣,爸爸跟阿禎說:[你跟媽媽需要和解,跟爸爸不用。]我接著說:[對呀~我已經想好要跟你說什麼了,給我一個機會嘛!]

  昨天和朋友去吃自助餐,選了我喜歡的小菜,夾了最後一次後,赫然發現裡面有頭髮,結帳時我跟小姐說:[請廚師也要戴帽子。]小姐馬上防衛地說:[因為菜是客人自己夾,不喜歡這樣菜的話也可以選別樣。]我說:[這根頭髮不像掉在上面的,是整個和在裡面的。]她才又說:[我會跟廚房說。]原本我也是好意提醒,沒有責備的意思,結果反而被說:[不喜歡的話也可以選別樣。]心裡有些不舒服。朋友說:[他們也是受過傷才會這樣防備。]我心裡就比較能放下了。也是,市井小民沒有上過服務課程,這樣的事情在她的生活中也許經常上演,而她總是只有挨罵的份,也因此對於我沒有攻擊性的建議,也無法不武裝起來。

  另一次,工人在家裝瓦斯爐,孩子要我陪他們去上網球課,我說現在我不能出門,孩子不解,幾番拉扯後,我只得小聲跟孩子說:[如果我是那位工人,我也希望主人在家,不然東西掉了,我百口莫辯。]孩子只得哭著上路。我心疼她,不管三七二十一,開了車快快送她們去,再回來等。有時候,很多想法與堅持,遇到孩子的情感無法被照顧時,也只能祈求爸媽能快些當機立斷,少些傷,也省些力氣修復親子關係。

  送完阿禎回家的路上,一個人清醒的腦袋裡我想:[我很希望別人可以信任我,但有時候我自己也沒有辦法信任別人。但森小的孩子我有信心,如果我有機會和他們談,她們一定能夠了解別人怕丟東西的心情,也會珍惜別人願意信任他們的心意,而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,東西的主人依然不需要擔心。]為何我能有這樣的信心呢?這要說到上週末的家長會活動發生的一個小插曲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