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娥雖然還沒辦法全用國語來表達,但偶而姊姊帶著她玩時,會跟她說國語,尤其是玩扮演老師與學生的遊戲時,在外面的確有一點與其他小孩溝通不完全,這時候我就會在旁邊翻譯給其他小孩聽,而不是介紹該詞的國語給阿娥,因為我不主動教她國語,所以她的國語都是姊姊教的,而姊姊的國語呢,是之前住中壢時,芳鄰成長園(社區營造中心)的姊姊教的,所謂的教,也只是跟她對話,內容都是很簡單的,孩子自己意會過來。兩姊妹兩歲以前都是完全聽不懂國語的。
我覺得孩子的適應力很強,我不擔心她們會減少在外面與他人對話的互動,她們會自己想辦法。在阿娥完全不會國語前,她都直接對其他孩子講台語,但因為那麼小,互動其實是很少的,所以對話也不多,兩歲多開始會想跟別人玩,她就會調整頻道。哥哥姊姊甚至遇到明明會台語的孩子,有時也會雙方都用國語交談,那是因為她們的大腦已經設定跟小孩要說國語了,呵。我只有在一旁提醒:他也會說台語喔。有時孩子會說她們就是想講國語,我也就不免強她們,只是會大大稱讚她們說:現在會講台語的孩子不多喔,她們都好棒。我們家的孩子常常聽我們這樣說,她們也常遇到別人這樣說,但別人家的孩子,家長沒給他這樣信心的,就會張大眼睛,很是高興。
在台北的確少,但也會遇到只講母語的媽寶,我也會很興奮,也曾想過要組一個台語的小大,用河洛話說故事給孩子聽。(已經進行一段時間的人本+小大讀書會裡,兩個媽媽都會講台語,只是跟孩子沒有全母語交談,但光是這樣就令人興奮了,孩子有兄弟姊妹以外的伴可以說台語。)的確很難在居家以外的地方,創造說台語的機會,但我覺得光是在家堅持全母語就很夠了,當然也包括講故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